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之我見

土地工務運輸局近日推出“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”,引起坊間極大迴響。誠然,我們朝思暮想的城市前景,無非盼望大家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、和諧的社區、廉潔高效的政府......工務局對氹仔北區的“規劃原則”確實也像夢想成真的口號:“集約利用現有土地資源、尊重土地業權屬性、控制發展規模、明確用地功能、因地制宜規劃區內道路網、完善各項社會配套設施、保護利用歷史價值建築物、締造綠色休閒社區。”讀來讓人充滿期許,以為好事將至。但仔細思考,馬上察覺內文充斥缺點,難道真的如《金剛經》所說的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”?

本地年青人有三歎:樓價高企,置業無望;車水馬龍,出入受阻;生活逼迫,無處消遣。新規劃聚焦於最大化單位供應量,理順道路和完善社會配套,也算是急市民所急。問題是工務局礙於種種限制,顧得了頭就顧不了尾。

氹仔北的都市化發展計劃十多年前已定調,若土地的業權人確有投資開發的理念,這裏早已庭樓處處了,何以仍是一片燒不盡的野林,滋生蚊蠅,惹得怨氣不絕。我們可以推斷,氹仔北區土地閒置,要麼是業權複雜,根本不容發展;要麼就是投機者故意屯地,待價而沽。政府不可侵佔私產或強迫建設,只好放寬限制,冀望以經濟利益斬棘開路。只是刀有雙刃,忽然放高樓宇,難免惹來利益輸送之嫌。再者,房地產是寸金尺土的買賣。增加發展空間,反過來既可能使投機者抬價封盤,也激化業權誰屬的爭議。總而言之,即使新規劃下有項目面世,價格必隨着成本上攀,試問財力有限的年青人情何以堪?

相對朝塞晚堵的半島交通,氹仔道路尚算暢順,無非道路較寬和人口密度較低。如斯一個謀劃,氹仔的出行優勢還可延續嗎?我們且憑數據算一番:容積率是發展規模的主要參數。地積比率越高,建築物的體積越大,單位數目和居住人口亦相應增加。廣東省絕大部分建設規劃項目的地積比率低於5倍,廣州的重點規劃珠江新城也僅至5.2倍,鄉鎮更不用說了。反觀氹仔北區,土地工務運輸局調整住宅的地積比率至最高的14.5倍,拋離廣州珠海深圳等繁榮社區。一海之隔的香港號稱石屎森林,但10倍以上的地積比率非常罕見,發大財的“發水樓”往往也不足9倍。資料顯示,香港僅有小量案例有15倍地積比率。莫非我們正複製舉步為艱的中環?道路管理者敬請為人煙稠密又無輕軌的新區做好準備。

孔子曰:“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”澳門全民就業,年輕人不愁生計,紛紛參與文化活動,抓緊光陰,學藝養心。氹仔北區開展規劃,着墨於方興未艾的文化需求甚微。在71幅土地中,僅有三幅撥作文化康體設施之用,充其量可滿足新區人口的基本需要,談何對澳門文化事業有所裨益?我們憂慮長此下去,澳門是車蓋滿京華,青年獨憔悴!

土地工務運輸局公布“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”,出發點縱使美好,可是現實的制肘繁多,訴求歧雜,結果難言完滿。“成熟一項推一項”的構想固然可取,但澳門更需要一幅整體的藍圖,一個民心所向的大目標。否則,任何計劃都會備受質疑,官民日漸疏遠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為政者還是靜待三月城規法生效,然後公開澳門的城市航向,邀請全城共同謀劃,才來過大展宏圖不遲啊!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