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辰丸遺事

路環的海盜 圖片來源:《Coisas de Macau》
正月四,北風猛,水潮湧。可能是春節關係,午後的九洲洋只有孤船一艘,航道冷冷清清,這艘貨船卻嗚嗚地鳴放氣笛,就像新春開年燒炮仗,寓意來年鴻運當頭。貨船較拖網漁船長上十倍,吃水特別深,即使不看掛的日本國旗,也猜得到是遠洋來客,絕非本地漁船。

日本貨船雖觸目,但自鴉片戰爭後,外國商船縱橫沿海乃司空見慣之事,試問誰去關心呢?遠遠緊緊地怒目盯着這艘船的自然不是別人,是在路環無人不識的林瓜五。

鴉片戰爭──澳門前傳

基督教墳場內,曾躺着鴉片戰爭的關鍵人物
據統計,基督教墳場內原有一百六十二座墓碑,另有二十五個後期增加的牆身紀念碑,較遷葬名冊少一座。墳場是先人永遠安息之地,後人思親念古之園,中西訪客抱尊敬之心而來,對之呵護有加。況且,巨型的石製墳墓給遺體絕佳保護,能抵天災人禍。因此,墳墓失蹤並不尋常,更何況主人是地位顯赫的威廉.約翰.律勞卑勳爵──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──誰都能意識背後的必有歷史原委。

一八三三年,基督教墳場仍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擁有,墳場旁邊屹立着公司的大班官邸。這幢二層高的西式花園大宅曾讓所有葡萄牙人無比自豪,

大三巴小夜曲

大三巴曾三遭火劫,祝融何以光顧呢?
范禮安神父摩擦雙掌,企圖穩住顫抖的手,再執起小刀,整齊地挑開寫着印度回郵地址的公函。他好不容易取出信紙,還要瞄起早已突出眼窩的棕色大眼,才能辨清字跡。沒想到這位篤信造物主、順天知命的耶穌會印度及遠東教務視察員,居然露出眉心緊繃、青筋畢現的情狀,連信紙都捏皺了。“卡布拉爾神父?我呸!”──公函頓成碎片。

畢竟耶穌會宿舍是極端莊嚴和靜秘的,撕紙的回聲消逝,房間又復歸沉默。范神父低頭默禱,將五官深埋在斑駁交錯的濃髮中。“天主啊!為了十餘萬日本教徒着想,求祢保祐聖保祿學院順利落成啊!”

未得福的福德祠

九澳土地何處尋?
今年農歷新年前大掃除,翻出了一堆封了塵的介紹本澳傳統廟宇的小冊子,發現其中一張飽含“土地公”公式文化的單張如此寫道:“九澳土地廟何時建成已無從稽考......傳說土地公曾在此顯靈......旁有一棵大榕樹,亦是土地公公的化身,所以村裏有孩子出生,都會契榕樹為伯公......”附圖是一幢黑瓦灰牆、背靠竹林、樹影婆娑的古式廟宇。我心一動,澳門這小城土地廟中不乏更大更華麗的,卻沒見過這般古樸環境、這般深藏“民間”,連我這個自以為對路環頗為熟悉的好事者,也心頭一顫。況且,它居然是離家最近的土地廟,暗叫相逢恨晚,有如發現新大陸。

意外之得

人傾、車翻、再站起。
我不喜歡高緯度的國度,大概討厭寒氣飛霜凍結人心。北方人或許還能透過豪邁粗獷的剛直性格,衝破情感冰封。我們南方人腸肚細膩,個子矮小,陷身厚厚的棉襖,活像入定的企鵝。

偏偏澳門的社團總愛挑年終進行訪問,不是為了破冰,而是國內新年前是旅遊淡季,碰上本地聖誕節是長假期,最合講效益的邏輯。我們這個經費拮据,但心熱不怕冰川險的澳門文物大使訪問團,今年踏上訪偽滿皇宮、尋雪山人參的東北寒冬之旅。